廿一世紀中國眾神系譜

六 壬 伏 英 館 十 三 護 法 - 五 雷 大 將 軍

 

  五雷大將軍為法教特有神明,不見於道教經典,又甚少民間傳說,其實乃唐朝一代名將李靖(571年-649年7月2日。李靖為雍州三原(今陝西三原縣)人,祖籍隴西狄道(今甘肅臨洮縣),出生官宦之家,自幼文韜武略,志向超凡。

  李靖家族歷代為官,祖父李崇義曾任殷州刺史,封永康公,父李詮仕隋,官至趙郡太守。因自少受到家族教養,李靖知書識禮,一心為百姓做事,曾向父親言志:「大丈夫在世,如有幸遇上聖明的君主,定當儘力扶持,為百姓做一番事,不應只當一個風花雪月的讀書人。」故李靖又精研兵法武藝,希望有日為國儘忠。

  李靖出仕後,先任長安縣功曹,後歷任殿內直長、駕部員外郎,官職雖低,但才幹卻聞名朝野,吏部尚書牛弘稱讚他有「王佐之才」。大業(605年-617年)末年,李靖任馬邑(治今山西朔縣東)郡丞,曾在李淵帳下和突厥作戰,因此察覺到李淵有成皇之資,反觀隋煬帝之昏庸,便起了另投明主之心。 後受李淵之命,偽裝成囚徒,計劃回到江都辦事。豈料中原局勢變幻莫測,到了京城長安時,關中大亂,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。不過李靖本為隋朝官員,輕易投誠李淵恐名不正言不順,故李淵於太原起兵攻佔了長安後,特意於人前俘獲了李靖,作斬頭之狀,又經李世民出面保下李靖,才名正言順歸於李世民帳下。

  不過李靖於唐朝亦非一凡風順,因其手下猛將如雲,本人又有才能,一直為李淵所忌。李淵稱帝後調李靖赴夔州(今重慶奉節)平定蕭銑,李靖在途經金州(今陝西安康)時,適遇蠻人鄧世洛率數萬人屯居山谷間,廬江王李瑗接連敗北,李靖不得己為李瑗出謀劃策,後一舉擊敗蠻兵。但抵達峽州時,因蕭銑控制著險塞,李靖遲遲不能前進,李淵以為李靖有不臣之心,故意貽誤軍機,下密詔命許紹處死李靖。許紹知道李靖乃難得之人才,向李淵求情,李靖才免於一死。

  後開州蠻人首領冉肇則反叛大唐,進犯夔州,趙郡王李孝恭率軍出戰失利,李靖只率八百士卒突襲而大破蠻兵。後又佈下伏兵,誅殺肇則,俘獲五千多人,此時才得到李淵信任,李淵御筆親書「既往不咎」賜給李靖。

  李靖軍功顯赫不能盡錄,更重要的是仁德俱備,打敗蕭銑後李靖部下建議充公其財產,斬殺叛將以作警戒,但李靖認為王者之師討伐不義,一統天下只為百姓可以安居樂業,此前各為其主,無非大節,並無私怨,應以仁德安撫民心,令天下一心,故寬大處理降將,不傷降兵平民,不洗劫財產,此舉彰顯仁義之風,四周勢力紛紛歸順,幾天後蕭銑有十幾萬援軍趕至,見大勢已去,李靖又仁厚對待降兵,便一一投降。李靖僅用兩個月,便協助李孝恭消滅了江南最大的割據勢力南梁,戰功卓著,收封為上柱國、永康縣公。

  戰事結束,李淵任李靖為檢校荊州刺史,命其收伏嶺南諸州,李靖到達桂州(今屬廣西)後,派人分道招撫,四方皆望風歸降。最後兵不血刃連下九十六州,得民戶六十餘萬。自此嶺南悉平,李淵下詔授任嶺南道安撫大使、檢校桂州總管。李靖率其兵馬從桂州向南方出發,沿途親自「存撫耆老,問其疾苦」,甚得民心。

  李淵在位時,因大唐內部未穩,無奈下向突厥稱臣,後來太宗繼位,揮軍北上,李靖以三千騎兵深入,攻克定襄,名震夷狄,建下空前奇勳,在李靖和其餘幾位將領聯手下,東突厥宣告滅亡。回朝後太上皇李淵欣喜萬分,請了李世民及貴臣十幾人,還有諸王、王妃、公主到凌煙閣設宴慶祝,李淵更親自彈起琵琶助慶,而李世民也情不自禁於席上起舞。

  李靖一身戎馬生涯,年過六十時仍以帶病之身打敗吐谷渾。年過七十時,太宗本想再派李靖出征高麗,? 但因病未能成行。兩年後李靖病重,本身也重疾在身的太宗親自到床前慰問。同年四月二十三日,李靖歸天,享年七十九歲。李世民下詔,冊贈為司徒、并州都督,賜班劍、羽葆、鼓吹,陪葬昭陵,諡號景武。終名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和武廟十哲。

  李靖一生武功蓋世,仁德格天,死後受玉帝敕封,為五雷大將軍,協助五雷祖師運化雷霆,管理道教雷法。後來民間不少法教逐漸壯大,如南傳之茅山、六壬等亦有行使雷法,於是玉帝下令,把道教之雷法交予五雷祖師管理,把法教雷法交由五雷大將軍掌管,兩者同為玉封十三郎之列,職位不分高低。

  後記1:「李靖行雨」僅為民間戲說,並無此事。
    2:五雷大將軍法相為身穿金甲,手執大刀,非如坊間所傳雷震子般之形象。


 



設為首頁|加入收藏 |聯絡我們|網站歷史|免責聲明|友情連接
COPYRIGHTc 2009Lukyam.com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不得轉載